微信公众号
【新闻导航】同心·共铸中国心——藏区之旅的敬佩感慨与感谢

同心·共铸中国心

——敬佩感慨与感谢


2023年“同心·共铸中国心”昌都行公益活动

在昌都市解放广场启动

自2008年发起以来

连续15年在边疆民族地区

进行大规模健康志愿服务

此次来自北京206家医疗机构的500余名专家

深入昌都市11县(区)

为各族群众开展为期一周的公益手术筛查

义诊巡诊、学术讲座、健康科普

及捐赠药品等活动

上地医院院长张宇作为医疗专家

加入到了此次的公益行动中

为身在藏区的同胞们送去健康

一周的义诊活动充实而又丰富

边学边干中无数感受汇聚在心中

希望通过文字的叙述

记录下这次无比有意义的经历

十多年前就知道共铸中国心这项活动,却一直无缘参与。适逢第15届,能投身其中倍感荣幸!由于是第一次,缺少经验,带着未知也带着期许,在边干边学中每一天都有新的认知和收获。而这些收获不仅是专业技术方面的,更多的是对整个藏区社会治理方面的。谈三点感受。


首先是敬佩


特别敬佩那些义无反顾、积极投身藏区建设和脱贫事业、藏族同胞身体健康素养提升的党员、干部、医务工作者。经过与他们的深入交流,我感受到了什么是真正的信仰,而信仰是充满力量的,他们以每个人微小的实践汇聚成磅礴的行动力量,带动着藏区事业的全面发展。那是人性的光辉,那是人格的高尚,那是对党和人民、对事业的尽职尽责。像在县医院进行组团式援助的福建泉州医疗队,他们把定点帮扶变成了一种可持续的事业,通过一批又一批的医疗帮扶,县医院的学科得以完善,人才梯队培养初具规模,专业技术水平大幅提升,还打造出了自治区级的大骨节病治疗中心。还有驻村工作队机制,他们不仅对每个村民家庭情况通熟,还对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予无微不至的帮助,这也包括医疗帮扶,帮助藏族同胞极大的提高了健康的知识和素养。



其次是感慨


每一次义诊都看到藏族同胞们积极参与,场面甚是壮观,感慨藏族同胞对医疗诊治、药品使用、慢病管理、健康干预需求的迫切。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,村村都通了路、水、电、通讯信号等,藏族同胞的生活幸福指数大大提升,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各个方面的需求,也包括对自己身体健康方面的。高原高寒的生活环境,加上高盐高脂高糖的饮食习惯,以及半畜半农的生活方式,导致藏区除了特有的大骨节病、肝包虫病外,高糖冠脑等慢性病也逐渐增多,他们的就医用药需求也相应提升。随着医保新农合政策的覆盖,广大藏族同胞也有了医保报销的保障,能够保障他们绝大部分的寻医问药需求。同时政府层面对低保、五保等四类人群也加大了保障的力度,可以 100%的报销医疗费用,极大的避免了因病返贫。



最后是感谢


感谢当地政府盛情地接待和生活、工作方面无微不至的保障工作,使活动得以顺利、安全、圆满完成。很多乡镇的领导亲自参与到志愿服务。队伍中,既充当翻译,又做好各种贴心的服务,使我们深受感动!感谢广大的首都医务工作志愿者,他们忍受着高原

反应带来的种种身体不适,一边吸着氧一边为藏族同胞进行着诊疗活动。他们往往一坐就是四五个小时,不吃不喝不上厕所,只为把首都医务工作者的大爱带给藏族同胞们。他们此时此刻就是圣洁的化身,体现的正是医者仁心,大爱无疆的医学人文精神。许多医务工作者

也在活动的过程中完成了自我的升华,再次找到了医学的真正的价值归途。感谢同心共筑公益基金会的善行善举,一场盛大的活动离不开前期的充分调研、缜密准备,过程中的周至保障。工作人员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,我们既要为医务工作者喝彩,更要为工作人员点赞!

希望这样的公益活动能够继续举办下去,虽然每一次的力量很微小,但它如同星星之火,终会形成燎原之势。共筑中国心公益活动如同在藏族同胞的心里播种下的一颗种子,那是健康的种子。15年来它已发芽、成长,今天的小树苗已让人欣喜不已,而终有一天它会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。道固远,笃行可至。事虽巨,坚为必成。


编辑:党办

北京市上地医院

真心叙事   真情同行

服务号

订阅号

视频号


扫码关注我们

http://www.shangdiyiyuan.com/



©2025 - 北京市上地医院 版权所有
京ICP备2021028904号-1